欢迎进入坯布网,找坯布、常规品种、半制品、库存现货应有尽有!

资讯

专业的纺织原料、面料、服装、家纺、快讯、行情、贸易、流行、科技、展会等纺织相关的行业资讯信息,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纺织资讯信息平台

柯桥印染大步迈上转型升级之路

发布日期:2017-09-12 作者:中国坯布网 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393

推广链接
核心提示:“企业减一半,产能去二成”,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柯桥印染,还有戏吗?却不知,这是柯桥印染一次真正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最严整治 最美蝶变

柯桥印染大步迈上

转型升级之路

陈全苗 陈 烨 马钦华

何为“凤凰涅槃”?柯桥印染,上演的正是这样一出“蝶变大戏”。

曾经,多达200多家的印染企业,托起了“中国轻纺之都”的亮丽一翼。眼下,通过最近四年的强势整治,全区印染企业最终将只保留100家左右,产量则从每年200亿米削减到160亿米。

“企业减一半,产能去二成”,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柯桥印染,还有戏吗?却不知,这是柯桥印染一次真正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作为“绍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和“柯桥印染产业转型升级全省试点”,柯桥交出了一份堪称圆满的答卷——今年上半年,柯桥印染业实现产值350.7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7%。

在转型路上,柯桥印染尽管也经历了阵痛,但在行业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却率先实现了突围。

步步倒逼:有理又有节

又有N家印染企业被处罚了;又有N家印染企业停业整顿了……最近三四年,这样的消息接连不断地在柯桥、绍兴等媒体上出现。

很多读者都发现,这些被整治的企业,几乎都是纺织印染企业,以致许多人不理解,柯桥这么整治,难道不要印染了吗?

确实,纺织印染之于柯桥,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据了解,纺织印染占柯桥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65%,面料交易量占全球四分之一、印染产能占全国三分之一,是柯桥区最大的传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柯桥也因此被称为“托在布上的城市”。

敢于拿自己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开刀”,得有多大的勇气,下多大的决心啊!

我们知道,柯桥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早早就培育出了著名的酒缸、酱缸和染缸“三缸”。尤其是“染缸”——印染,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水,同时又排出大量的废水,这一进一出,最“受伤”的,就是密如蛛网的水乡河道。

事实上,柯桥区委、区政府也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早在2010年,柯桥区就按照绍兴市委、市政府“清水工程三年计划”部署,启动了印染企业的转型升级进程。相应的,是启动建设远离柯桥城区20多公里的滨海工业区,开始引导印染企业逐步向工业区集聚。

然而,进展并不是很顺利。比如,在2010年的柯桥印染产业第一次集聚升级工作座谈会上,做了30多年印染生意的柏盛集团老总金柏林,就是签下搬迁意向的其中一人。然而,面对巨大的搬迁费用和停产失去客户的风险,他一直没敢迈出搬迁的第一步。

到2013年,“五水共治”战役打响后,柯桥借势借力,启动了史上最严的强势整治,彻底打破拖累传统印染产业改造提升的“坛坛罐罐”,全面加快升级集聚步伐。

这一年,柯桥区提出了“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的现代产业集群目标,同时,在不断提升完善滨海工业区的基础上,着力构筑以蓝印时尚小镇为核心的印染产业集聚区。

针对印染企业普遍使用大量能耗高、排放高的低端设备和老旧设备,柯桥采取“一保一压”两手办法,一手制定设备改造负面清单,设置新设备准入门槛,一手将企业技改的补贴提高到15%,是普通行业的15倍。倒逼企业“鸟枪换炮”,仅2016年就淘汰落后印染设备2023台。

2016年年初,为进一步倒逼企业搬迁集聚,又在全区范围展开了声势更大的“印染产业整治亮剑行动”。

至此,尚未搬迁入园的200多家印染企业,都面临着同一个选择:要么提升工艺,搬迁入园;要么原地整改,强制关停。

有的企业看清了形势,挤破脑袋也要搬迁。

在杨汛桥的永利印染坐不住了。2016年年初,企业搬迁到了30公里外的滨海工业区。公司总经理吴燕芳说:“如果没有搬到这里的话,我们的企业可能5年之后就淘汰掉了,一个是因环境因素淘汰掉,第二个是因我们产品结构提升不上去。搬到这里,我们还可能活很多年。”

2016年5月,兴明染整也从钱清镇的老厂搬到了集聚区。借搬迁之机,老总钟建军痛下决心,把原来价值5000多万的设备当废铁卖了个精光,然后花了2.5亿元,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引入了国际一流的设备,来了个“新装上阵”。

到了2017年3月7日,一个让还没搬迁入园企业更“睡不好觉”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印染产业集聚提升的补充意见》正式出台。该政策明确规定:2017年农历年底前,“退出区”现有生产的印染企业全部实施关停退出。

“退出区”,是柯桥区专门为印染产业集聚升级确立的一条“红线”,它将印染集聚区之外的所有区域,全部确定为“退出区”。显然,这是对尚未搬迁的8个镇街46家企业下的一份“最后通牒”。

这就意味着,如果还是犹豫再三,企业最终将难逃关停的命运……

层层扶持:细致而周到

搬迁集聚,是为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力促传统纺织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为此,柯桥区集聚办专门为入园企业设置了一道道门槛。

比如有一条,就是入园企业的日排放量必须在1万吨以上。这意味着,有实力的大企业才能入驻,同时也意味着,许多中小印染企业并非想搬就能搬,必须在实现重组、提升之后,才能入驻。

对于企业来说,搬迁入园,不但需要资金、需要土地、需要办理各种手续,更需要有一个搬迁的“理由”——入园后,路在何方,梦又在何方?

这一点,柯桥区委、区政府早就为他们准备了一份份厚礼。

比如,全面利用落实好每年1亿元的省振兴实体经济财政专项激励基金,运作好已成立的各100亿元规模的政府产业转型升级基金和产业重组基金,研究制定好《柯桥区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省级激励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对高端纺织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其中,对纺织印染利用先进设备的,按投资额的15%予以奖励;全面落实各级税费减负政策;加强与省、市、区三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金融支持,区财政也切出12亿元财政性存款,作为印染产业集聚专项贷款匹配资金,按贷款额度的30%给予匹配财政性资金存款。

仅在2017年上半年,柯桥区已为企业减轻各级税费负担55.06亿元。

解决了资金问题,在建设用地上也优先保障。同时,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企业建设项目全部实行“全程代办+一窗受理+集成审批”的高效审批模式,推进不再审批、备案制审批等改革试点。

更重要的是构建科技、设计、人才、大数据等各种平台,为集聚企业创造“梦想”提供保障。

以绍兴金柯桥科技城和省“千人计划”产业园为总载体,依托中纺CBD、绍兴科创大走廊,以及中国轻纺城创意园、F5创意园、科技园“科技三园”等一个个大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中心、创意研究中心、品牌塑造中心和产业集聚中心,推进绍兴纺织大数据平台、华为绍兴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等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提升外贸服务平台和电商信息平台等,加强对纺织产业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原创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全力引进高端纺织科研人才,加强对行业领军人才和产业化高端人才的扶持力度,积极举办国际性、全国性高端纺织赛事、展会和活动,全面打响“绍兴纺织”品牌。

这是集全区之力下的一盘大棋。

而更重要的一招棋,是在滨海工业区“印染集聚区”一期、二期的基础上,加快三期建设。同时在2016年再投资80亿元,全面建设“印染提升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的蓝印时尚小镇。

蓝印时尚小镇,是按照省级特色小镇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小镇以智能印染为助力、印染文化为内涵、科技创新为驱动、时尚智慧为目标,重点建设印染产业基地、特色工业区、生活配套服务区、蓝印时尚核心区以及江滨特色休闲区等五大区域,最终建设成为一个集“产、学、研、旅、居、游”为一体的创新工业旅游小镇。

升级之路:坚定而高效

相对而言,“逼”企业集聚,易;“扶”企业升级,难。

因为未雨绸缪,提前为集聚企业营造好了一个个平台,企业一入驻,就能在短时间内立即展开工作。

曾经在2010年签约搬迁的柏盛集团,虽在接下来的7年里,上马新设备,开发新产品,努力在原地提升。然而厂子建在村子中间,土地有限、厂房老化,再加上越来越高的排污能耗成本,更是挤压着企业的利润。比起去年,今年企业的产值已经下降了20%。

该集团老总金柏林终于彻底动了搬迁的心思。

让他改变想法的,还有集聚区里的新气象。因为他看到,同样是从乡镇搬到集聚区的宏强印染,4家老厂组合为1家,6亿元投入,上马新设备、建设新厂房,在度过几个月的适应期后,产值从每月2000多万元迅速回到了每月5000多万元。尤其是园区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统一收集、统一处理,一期已有日处理能力20万吨,二期会让这个数字再翻一倍,每家企业不用再自建污水处理池。

算算成本账、土地账、环境账,老金用7年的时间,最终作出了搬家的选择,成为年底前将搬入集聚区的第17个项目。

目前,入驻滨海工业区印染集聚区的企业,纷纷迎来了“第二春”。

在2013年第一家入驻滨海工业区的印染企业“迎丰科技”,在2016年,销售额近8亿元,全年开工率保持九成以上。

绍兴兴明染整有限公司,则在其4亿多元的总投资中,超过一半的资金投在了国际先进设备采购中,染料、排单、生产、能源、ERP等五大版块上均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即便在过去最苦最累的砂洗车间,仅1名员工点点鼠标,就可轻松实现日加工砂洗4万米的产能,足足抵得上传统印染三四十名员工的效率。因此,公司去年年初在集聚区一投产,很快就成了印染集聚区标杆示范企业之一。

而2015年初整体搬迁进入滨海工业区绿色印染集聚区的浙江乐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3年不到的时间内实现了两大突破:2016年引入绍兴首台无水染缸,2017年元旦前夕成为柯桥首家挂牌“新三板”的印染企业。

无水印染技术在国内针织领域内属于最为先进的染整技术之一,特别是在“低能耗、零排放”上表现优异,与目前最先进的德国特恩气流缸相比,节约水、汽能源上更进一步,综合成本将降低35%、节能减排达60%以上。目前,乐高是全国第八家引入无水印染生产线的企业。

去年,乐高股份以每台2000多万元的价格,从瑞士BENNINGER引入了2台无水染缸,并专门从香港聘请负责无水印染生产的厂长。

据了解,今年1月至6月,柯桥全区技改投入161亿元,其中印染行业中有60%的设备达国际领先。通过改造升级,印染企业产量保持稳定,但利润增长达到15%,利润率提高2个百分点。

印染产业的竞争,在许多时候,其实就是“设计”的竞争。

原创的图案设计和关键技术的研发,是传统印染企业较薄弱的环节。而如果仅靠企业自身的人力、智力与财力,显然难以承受,一是成本太高,二是见效太慢。

印染产业要转型升级,必须打破这一个瓶颈,补齐这两块短板。

一些企业不愿意做的,政府正努力在做。柯桥专门打造了一个“纺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全力建设创意产业基地,从时尚设计、科技研发、电商运营等方面为传统印染企业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中纺CBD、F5创意园等基地在内的2个园区和9栋商务楼,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投资超过50亿元。

企业的创新激情也由此被一一激发。

就在这几天,绍兴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所有流水线都在满负荷运转。这得益于在3个多月前,公司从上海春季面料展上带回的上亿元的订单,满足了企业一整个夏天的产能。

最让企业称道的,是一个叫“瓦栏网”的花型交易平台,其总部,就位于柯桥区创意大厦。目前,瓦栏网与世界各地的顶尖设计师、设计公司合作,使其成了一个花型设计的“淘宝网”:设计师们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网上,供企业选择购买……

一款创意,可能拯救一个企业,这让柯桥看到了设计研发撬动产业转型的巨大动能。中国轻纺城创意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珊珊说:“我们柯桥创意产业基地,2016年创意产值是1.8亿元,带动周边企业产值180亿元。”

文章标签:柯桥 印染 转型 纺织
关注坯布网微信公众号
客服 二维码 意见反馈